顯示具有 core strategic vision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core strategic vision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0年2月18日 星期四

核心策略願景(續)

再成功的核心策略願景,也會變成落伍,特別是在科技的快速變化下,客戶的期望會改變。若一直堅守落伍的願景,常會使成功的企業,反而變成失敗。廣達林董事長在尾牙時又正式向員工宣告,2010年是廣達的「雲端元年」,顯然廣達是決心改變他們的願景,準備把公司轉到全新的方向。

一個好的核心策略願景必需要聚焦,若願景像使命宣言,太過籠統,就無法為策略提供方向。願景也必需要清晰,如果他太過模糊,那公司內的經理人就可能做出不同的詮釋,使願景的執行無法協調。相反的,好的CSV可以凝聚公司內的力量,指引產品策略團隊,找出新產品的商機。同時也可以導引技術策略與產品發展策略,來滿足客戶、員工與其他利害關係人的期望。所以CSV的形成必須與公司外部以及內部的要素,來互動調整,才有辦法執行,我們以六個最常見的要素來舉例說明如下:

財務目標與財務計畫
財務目標就是企業的目的地,通常以營收成長、獲利能力以及投資金額等來顯示,它被設定在公司長期的計畫裏,不能輕易撼動。所以擬定新的CSV時,必須測試它與財務目標是否可以吻合,新的CSV可能運用不同的科技,尋找不同的客戶,所以不同的業務型態,會有不同的經濟模式。測試新的經濟模式,不僅可宣示預估的營收,也可能調整CSV或其營運方式。

評估市場
新的CSV可能產生新的市場契機,也可能是原有市場的威脅,它可能改變市場規模,也可能改變顧客對不同需求的重要性。這種市場很難預測,所以可能需要常常重新評估,同時公司也必須留意意想不到的新競爭者加入。

評估科技趨勢與策略
科技趨勢可能是機會也可能是威脅,為了瞭解它對CSV的影響,企業必須做技術預測,瞭解可能有益CSV的新興科技,還有可能產生替代產品,威脅CSV的其他科技,成功的企業都會迅速反應這些新興的科技。

重新訂定產品策略
公司目前的產品可能會威脅CSV,若不修改產品策略,CSV勢必無法推展。修改產品策略的方法有兩種,一種是在原有市場開發新一代的產品,這在前面進行市場評估時就應提出,它確定原有市場就可滿足CSV。但若原有市場無法滿足,第二種產品策略就是開發新產品來滿足新市場,這相對風險較大。新的產品策略,為了開發新產品,通常需要較大的財務負擔,企業高層必須權衡利益得失,做出關鍵性的決策。也許廣達已經通過這一關。

修改企業章程
企業章程是公司的使命、文化、價值,章程可能是正式或非正式的,原有的章程可能會侷限新CSV的發展,因此必要時必須加以修改。

檢討核心能力的運用
核心能力是企業的關鍵技術或獨特專長,若原有核心能力無法滿足CSV,就需自行發展或借重外力,廣達有一部分是由MIT購入。但因為新的CSV,可能有部分技術或專長已不再需要,可以加以處理,譬如不需要的部門或設備可以出售,以獲得一些資金來運用。

推出新的CSV絕對是高階主管的重要工作,推出的時機很重要,它一定要在公司的生意還很旺盛的時候就推出。而且推出後一定要迅速的調整,上述要素的檢討與調整,都是不確定性高而且蠻複雜的工作,但企業不能因為難就不做,為了贏得競爭,反而必須加快腳步進行,然後在進行中逐步的調整,使各項因素能和CSV步調一致,才可能完成新的願景。

註:本文取材自"Product Strategy for High Technology Company / by Michael E. McGrath.-2nd ed. 2001"

2010年1月24日 星期日

核心策略願景

林百里先生是我國科技產業名人,他不僅設計出台灣第一台電腦,而且創立廣達電腦公司,成為筆記型電腦的一哥。最近他常登上媒體的版面,因為以往的策略夥伴挖了他的技術團隊,又肉麻的拉著他的手,出現在媒體上尊稱他為大哥。還有同為筆記型電腦產業的二哥,去年在出貨量上贏了廣達後,又在尾牙上大聲宣誓要再贏廣達20年。

這些事情雖讓林董事長略顯尷尬,但他並不正面回應,反而暢談他自己的「雲端」構想,他說「我不隨波逐流、不作重複的東西,我去雲端」。他也說「我自己已60歲,廣達也已成立21年,我要開創新的樂章,也是最後的樂章」。喜歡藝術與音樂的林董事長,果然想法和他的競爭對手想法不一樣,這是很重大的轉型宣告,過去做筆記型電腦代工的廣達,要進入林先生所談的新三C「雲端運算(Cloud computing)」、「連結(Connectivity)」、「終端載具 (Client Device)」。

林董事長很顯然的已經提出他嶄新的產品核心策略願景(Core Strategic Vision),準備讓廣達進入另一個高峰期。通常企業要在成長期,生意仍很強壯時就得提出新的產品核心策略願景,否則會進入衰退,邁向死亡,這和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一樣。在美國的電腦產業史做大型主機的IBM、做迷你電腦的DEC、王安等,就都是因為沉迷在老的策略願景,不知改變而跌倒。相反的康佰電腦的創辦人因為提出手提電腦的策略願景,使公司迅速的成長,但當創辦人沉迷在手提電腦,業績停止成長時,董事會能適時的更換CEO,提出伺服器的新策略願景,使康佰持續成長。

產品核心策略願景一定要專注(Focus)、清晰,而且要能回答員工下列三個問題:
1.我們要往哪裡走?(Where)
例:Intel在90年代告訴員工要做微處理器,Wal-Mart說要做全球最大、最成功的折扣連鎖店。
2.我們要如何才能抵達那裏?(How)
例:Intel說要運用摩爾定律,同時要開發微處理器新的使用方法與新的使用者。Wal-Mart則說 他們的折扣商店要有很多商品,讓顧客一處就購足,而且價格低廉、服務友善。
3.為何我們可以成功?(Why)
例:Intel因為速度快、不斷發表新代的CPU,建立產業標準。War-Mart則建立最有效的物流系 統,提供友善的服務系統而成功。

廣達林董事長談論雲端,並非氣話,他4年前就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,成立Qmulus計畫,更購併IC設計公司Tilera投入雲端運算的晶片開發。他也提出3S-System、Software、Service的看法,認為今後電腦公司的價值不再是硬體,而是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,十年後廣達的價值應是Technology Know-How的提供者。

敬愛的朋友,您認為廣達的林董事長是否已提出完整的核心策略願景,滿足了上述的三個問題,假如您是廣達的員工,您會把林董事長最近的言論,整理放入前三個問題中,並把不足的部分加以充實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