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示具有 Lean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Lean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

也談站著工作

最近媒體不斷的報導日本企業站著工作,不僅在生產線,而且包括白領辦公室,全員站立,並以日本著名企業CANON為例來說明它的好處。其實站著工作,遠在80年代豐田汽車推動看板管理時,就已流行。豐田式管理建置U型生產線時,就要求作業員必須站立作業。因為生產有如戰鬥,自己的前後作業若有狀況就必須互相支援,但若坐著、屁股定在椅子上,移動不易就很難互相幫忙。所以必須要求站立作業,以增加戰鬥性,但要改變員工原有工作習慣,由坐改為站,相當困難,而且有虐待員工之嫌。所以求好心切的日本企業主,就自我要求,廢去自己的辦公坐椅,以為表率,並由辦公室率先推動,再順勢推至生產線。CANON也是推動U型生產線的公司,筆者猜想這是他們站著辦工的源由。

「站立」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「互動(interaction)」,而互動則會增進彼此的瞭解,因而促動彼此的合作。日本企業大概深知其中的奧妙,所以會求全員站立工作。互相瞭解在各方面都非常重要,早期軟體被要求「user friendly」,所以軟體工程師悟出「互動設計」的做法,晚近流行創新所以「互動創新」被重視。因為要與顧客「互動」才會瞭解顧客,才能設計出觸動人心的產品。去年台灣某位企業家花了約一萬美元,到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設計學院去上設計思維(Design Thinking) 課程,整週都站著上課,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學員領悟「站」與「互動」之間的微妙關係。

軍隊的早晚點名,是紀律與團隊意識的養成,也是一種站立開會的儀式,筆者服完預官役退伍後,進入一家美商公司擔任生產線的主管時,也沿用此一站立開會的模式,每天早晚花5~10分鐘的時間,招集生產線所有人員,站在生產線的線頭,就當天的重要事項討論。這種短時間的會議頗能發揮同仇敵愾、同心協力的效果。

另外筆者研究精簡產品開發管理(Lean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ment)時,發現美國人用 "Synchronizing" 這個字形容站立開會的效果。它的意思是短暫、即時的站立開會,可以讓不同專長的研發團隊人員,同時採取行動,也就是同心協力的功效。只是美國的作者強調此種會議,要配合目視管理,團隊人員站在開發專案的大圖表前,經過主席的說明,與會者比較能體驗突發狀況或後續行動,對整個專案的影響,因而願意齊心配合。

PS. 豐田式管理經美國人的研究後,改用"Lean"來稱呼,日本汽車業的混線生產,美國人也用"Synchronizing"來形容,意思是同一條生產線同時生產不同形式的車子。

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

豐田研發改革

報載由於品質問題,豐田公司準備進行研發流程改革,由其總工程師兼副總裁內山 田武親自披掛上陣。改革的重點是由1.4萬個研發工程師中抽調1000名,擔任品質檢驗,以顧客的角度檢視開發的品質,並延長新款汽車投入生產前的測試時間,減少虛擬和電腦輔助工程設計的使用。同時也減少研發委外,擬由原來的30%降至10%,因為他們認為外包公司雖然將其工程師送到豐田內部共同開發,但仍然會發生溝通不良,有誤解的可能。這樣的改革會讓新車的開發時程延後2~6個月,但豐田認為,為了顧客安全,這是應該做的。(華爾街日報99.7.7)

豐田公司本次的改革,碰觸到品質的源頭-研發設計,充分顯示其欲恢復品質形象的決心。但把過去他們最令人稱羨的"協同設計"做了大幅度的修改,同時也減少使用電腦輔助工程設計,則頗令人意外。顯然豐田為了品質,寧可犧牲"速度競爭力"與"成本競爭力",不知這是否會改變產業的競爭規則,還是這只是短時間內豐田不得不採取的做法。不過這次的改革行動,我們確實是應重新思考"Lean"的使用時機與方式。


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

公文牛步、閣揆震怒

八八風災後歷任兩位閣揆,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「公文牛步、閣揆震怒」的顯著標題。但震怒歸震怒,並沒有看到媒體或某一單位的公務機關調查原因,提出任何改善公文牛步化的報告,或許這就是公家機關的常態,百姓也因有人震怒,要求火速辦理,就默默的承受了。

其實近幾年來,國外有關國家競爭力的評估報告,我國幾乎年年都因政府效能的低落,使國家競爭力排名倒退。在全民拼經濟的狀況下,我們看到了如下的報導:

根據「二○○九年世銀的全球經商環境報告」,台灣被評為第六十一名,其中,申請建照效率甚至是百名之外,在一百八十一個受評國家中,台灣「榮登」第一百廿七名,幾乎是吊車尾。如果列入開發案蓋章數目評比,台灣就可以拿第一了。開發案蓋章冠軍最「經典」的例子是花蓮海洋公園,開發商從買地,提出申請、規劃、申請開發許可及雜項執照,再整地、變更地目到申請建照,前後長達九年,經過七十二個單位,總共蓋了一千六百個章,換在其他國家,可以蓋兩座海洋公園了。(聯合報2008.11.26)

章會蓋這麼多起因於公務人員「怕事」的傳統文化,公務人員深怕觸法,所以凡事「一會再會」,事事請示其他部會,才會蓋這麼多章,拖延這麼長的時間。這種積習短期間內恐怕很難改變。因此我們建議各級政府單位,應依事情的輕重緩急,改變組織的運作方式,採用不同的公文流程。同時成立專責的公文流程改造單位,持續推動公文E化,並修改公文流程,推動協同合作的工作模式。(詳細解說見下回)

後記:本文登於"管理雜誌 2010 3月號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