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

您的研發人員為何老往大陸跑

老王是國內某明星高中畢業的,高中畢業後同班的一些死黨,分別進了著名的國立大學理工學院,開始時大家還有來往,但幾年下來,由於功課繁重,也就各奔東西了。老王學成後進入國內某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當研發人員,這是一個令人稱羨的工作,老王也自認如此,本想安穩的當個高科技新貴,沒想到進去不到半年,就被公司派往大陸,日後就一直來來回回、往來兩岸,連相交多年的女朋友,也淡如水了。還好這幾年兩岸的往來,又碰到幾位多年未聚的高中死黨,他們都在珠江三角州一帶解決公司的問題,週末有空時相約聚聚,自號「珠江醉俠」,大夥在一起同樂,稍減思念台灣女友的痛楚。

當然聚會時他們也討論起,為何會常到大陸的原因,同時思考如何來解決此一共同的問題。原來老王這群同學雖然都有很好的學歷,紮實的理工基礎,但學校老師並沒有教導他們開發新產品應考慮製造方面的需求,當然他們畢業進入職場時,各自服務的公司也都已把工廠遷移到大陸,因此他們真的也不了解生產線的作業情形,這是國內企業目前共同面臨的問題。還好這些天生聰穎的理工學院高材生,在思念他們未來小孩的媽媽時,馬上連想到研發設計人員,其實就是其新產品的母親,這些小嬰孩的一生,在懷胎時就決定大半了,假如給了小孩良好的基因、胎教及學前教育,那這個小孩求學的過程必定比較順利,將來長大也比較會有好的發展。

這群優秀的研發工程師,雖然藉酒消愁,但在醺醺然的狀態下,腦筋却相對清楚,而且更有創意。原來是他們生出的小嬰孩天生頑劣,送到大陸的生產線時狀況頻生,所以學校的訓導人員頻頻召見,討論小孩的輔導問題。但問題是天下的父母,總覺得自己的嬰孩是最優秀的,如何才能讓研發設計人員找出自己小孩的缺點,在一開始設計時就給它最好的基因呢?

聰明的老王想到:「三人行,必有吾師焉」的道理與作法。過去美國人習慣採用明星式的產品開發方法,他們任用畢業於一流大學的最優秀人才,來擔任產品設計工作,這些高材生都很有創意,但高高在上無法與製造人員協調。日本企業則不同,他們採用集體開發產品的方式,讓產品設計人員與製造部門共同討論新產品的開發,在新產品的設計階段就評價該產品的製造性 (Manufacturability),使新開發出來的產品不僅容易製作,而且品質、成本、交期皆好,當然可以襲捲市場。這種評估製造性的方法,以日立製作所的生產性評估法 (Produ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) 最有名。日本大大小小的企業也都據此加以修改沿用,而創造出輝煌的成果。

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有感於美國企業在此方面研發上的缺憾,因此於1977年專款補助任教於麻州大學 (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) 的Boothroyd和Dewhurst兩位教授,發展設計易製化 (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) 技術。目前此項技術已廣泛地應用在美國各大公司,例如通用電氣應用的結果使零件減少20%,裝配成本降低40%;HP公司應用的結果則是44%的零件可以不要,可以說每家公司都獲益良多。

設計易製化本身並沒有深奧的數理及邏輯理論,但卻有幾個重要而實用的基本概念:

一、早期設計階段即考慮如何解決製造問題。
易製化的忠誠信徒絕對相信胎教與學前教育的道理,因為畸型兒不僅難以教養,感化教育也是事倍功半,消 耗社會極大的資源。因此和優生學的道理一樣;應在產品設計前,就針對新產品的父母──產品設計工程 師,施予易製化的訓練,在產品設計階段同步檢討產品的易製性。

二、數量化的評估
艾薩克.牛頓爵士 (Sir Issac Newton) 說:「如果您不能用數字表示它,您就不瞭解它」,由於產品設計本身是一項科技,R&D工程師又是一群頂尖的科技人員,如果沒有科學化的數據,是無法說服他們 的。數據除了表示易製性的良窳外,也可以用來計算新產品的成本、人員與設備需求,進而評估整個新產品的投資金額 。

三、簡單、易懂的設計原則
易製化所推崇的是「簡單就是美」、「愈簡單愈好」,因為產品若愈複雜,缺點相對地也愈多。所以設計原則若能朝向簡單、易懂、不拐彎抹角、直接了當的原則,就是向易製化邁了一大步。例如:
■零件極少化。
■產品簡單化。
■標準化、模組化。
■去除不需要的功能。
■產品設計與製程設計同步。
■裝配方向極少化。
■避免用緊合件。
■自行定位。

四、團隊工作
三人行必有吾師焉,就是團隊工作,設計的好與壞差別即緣於此。人心就是城堡、城牆和護城河,人常常為了保護自己,而阻絕了溝通。天才型的產品設計工程師,可以獨自設計出一個高功能、美麗絕倫的「樣品」,但也可能因為不善與人溝通,而令該「樣品」無法製造;或在嚐試製造之後卻又發現品質太差、成本太高等問題,最後淪為廢品。所以易製化技術強調設計、製造、採購、品管等人員,在產品設計初期就共同投入,成為一個團隊,為開發一個漂亮寶貝共同奮鬥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