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3月13日 星期五

紀律與創意

幾年前赴美參觀MIT Media Lab.,看到裏面的從業人員或坐或臥,也有人看職棒轉播,即使外人進來參觀亦不在意,但該實驗室聞名全球,每年會發表很多令人驚豔的創新。從管理的角度看,他們相當的放任,完全沒有國內企業所推崇的5S觀念。

今日閱讀三月號管理雜誌,台北藝大朱宗慶校長談到「紀律,才有創意」,朱校長談到他學音樂的過程,老師要求相當嚴格,同一個Do在不同的和弦中,要有不同的音準、音色和音量,一個精準的聲音,除了細膩還要精確,這是音樂家的態度和做事方法。

守、破、離是日本的劍道哲學,「守」是遵循、模仿,完全接受導師的教導,並將所學完全體會,成為自己的東西。「破」是自我意識漸強,破除權威,並試行突破老師教導的原則,精益求精。「離」則是忘我的過程,學習者得到行為和思考上的自由,並自行創立新招,開拓前人未至之新境界。傳統上守、破、離三個階段是在導師的監督下完成,由導師決定是否可進入下一階段。導師的決定也許就是朱校長所談的紀律,個人覺得這是音樂與劍道雷同之處,它們都講求細膩與精確。

朱校長所教的學生都是年青學子,首先須經「守」的階段,遵循師長的教導所以他強調紀律。但MIT媒體實驗室所見的都是全球的菁英且是飽學之士,已到達「離」的階段,所以以紀律約束反而是錯誤的。常看「星光大道」等歌唱比賽節目,參賽者演唱前人的歌時,除了精確外,也必須有自己的格調,改寫甚或自創歌曲,才能得到高分。

為了創意,放任與紀律之間確實很難把握,除了看學習者的層次外,也要看企業的策略,是想得到「漸進式創新(incremental innovation)」或巨變式創新(radical innovation)的成果,朱校長所強調的紀律較適合前者,若想得到後者,可能就必須採取MIT的工作模式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