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

工業4.0與機器人的設計概念

機器人與工業4.0是產業很熱門的話題,身為產業的一份子,我必須關心這方面的發展,因此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才開展,我就前往參觀,以便了解台灣在這一方面的發展狀況。

參展的單位有政府支持的研究型財團法人、大學以及提供自動化設備服務的廠商。老實說對展出的內容有點失望。廠商以營利為目的,諸如工業4.0的智慧型設備,才在台灣開始萌芽,企業與提供設備的廠商都還在摸索,自然沒有展出。但政府支持的研究型法人還在展示20年前的自動化概念,那麼經濟部所提倡的生產力4.0,企業恐怕就必須慢慢地等待了。

還好主辦單位邀請國外西門子、IBM、FANUC等國際級廠商來台舉辦工業4.0的說明會。原來工廠自動化、智慧化的結果,產生很多的數據,傳統的MES(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)或CIM(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),已無法處理,必須借助大數據(Big Data)的資料分析技術。另外,智慧自動化不能閉門造車,它必須與供應商、顧客等整合,所以除了使用大數據外,還必須結合物連網(IoT),這就是德國所提出的Industry 4.0的觀念。

但大數據、物連網僅是一個整體的概念,個別的廠商推動工業4.0,應有自己的需求與目標,譬如日本的FANUC公司就提出「零當機(down time)」的推動目標。因為智慧型機器人相當的珍貴,必須充分運用,而且當機可能影響物流系統的運作,造成顧客的抱怨。

現場也有展示機器人(Robot),但幾乎都是FA(Factory Automation)的運用概念,倒是台灣的上銀科技所展示的『下肢復健機器人』,以復健自動化模式代替物理治療師的雙手,帶動患者的雙腳做踏步訓練,這樣的機器人設計概念令人眼睛為之一亮。個人相信這種醫療用機器人商業化後,一定比FA用的機器人來得有前景。

機器人的設計理念是在改變,1999年SONY開始發售機器寵物狗 AIBO,此一娛樂型的機器狗引發全球的騷動,連有錢的富豪都想收藏,也吸引日本的東芝、本田等企業相繼投入開發類似的機器寵物,日本政府甚至企圖把它規劃,發展成為日本的一項特殊產業。

人形機器人 Pepper最近常占據媒體的版面,推出此一機器人的日本軟銀創辦人孫正義說:「我們希望能設計出一款能為人們帶來歡樂、減少悲傷的機器人。」軟銀將機器人的設計工作委託法國的 Aldebaran公司,該公司 的創辦人兼 CEO Bruno Maisonnier說道: 「機器人最重要的角色是陪伴我們成長,並且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歡樂與驚喜」。 至於製造的部分,則將交給台灣代工龍頭鴻海負責。

今年6月18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親自赴日本,出席軟銀與鴻海合作的Pepper機器人發表會,郭董表示,鴻海很高興能與軟銀合作,共同努力推進機器人技術。機器人是鴻海戰略發展重點,他們將持續精進智能製造科技,全面實踐工業4.0的願景。軟銀與鴻海果然是絕配,前者管創新與銷售,後者則專注在製造科技。

Pepper 在台首賣1000台,很快就銷售一空,雖然軟銀願意賠錢推廣,但將來是否能被市場接納,還在未定之數。不過回想產業的歷史,以iPhone為例,訂定產品概念的蘋果公司,掌握了大多數的利潤,將來Pepper若銷售成功,恐怕大部分的利潤還是落入日本軟銀的口袋。所以筆者要呼籲郭董多多思考「產品概念」,不要僅思考製造科技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