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

讓廢料變黃金的「物質流成本會計」

最近日月光公司的環境汙染事件,搞得整個社會沸沸揚揚的,讓人不解,為何這個世界級的公司,竟敢藐視法規,長期地偷偷排放汙水。其實說開來還不是為了「利」這個字,商人無利不起早,重利輕義乃天經地義之事。

因此政府推動環境保護政策就必須兵分兩路,一手擲鞭子,另一手拿胡蘿蔔,來誘使廠商全力以赴。以日本這個十分重視環境保護的國家為例,拿鞭子的是環境省,他們制定法律,強制要求廠商遵守各項環境保護法規,同時也必須編列「環境會計」揭露他們在環境保護上所使用的經費,以獲取利害關係人的信賴。拿胡蘿蔔的則是經濟產業省,他們編列預算協助廠商推動「物質流成本會計」等協助廠商推動減廢,降低成本,以獲得更大的利潤。

「環境會計」大家較為熟悉,因為行政院環保署已於978月公告「環境會計指引」,且國內也已有眾多負責任的企業編製,並公佈給社會大眾瞭解。但經濟產業省所推動的「物質流成本會計」國內廠商則較為陌生,因為我們的經濟部尚未推廣此一環境管理方法。目前台灣僅有群創光電、台灣凸版印刷這兩家企業率先自行推動,並獲得ISO14051認證通過,因為家數少,所以大家較為陌生。

物質流成本會計(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)簡稱MFCA,九O年代由德國IMU所發展,日本經濟產業省在公元2000年開始蒐集案例,並與德、英、美建立網路關係,整理相關資料,準備妥當後於20004年開始推廣到企業界,並於2007年向ISO總部提出申請,成為ISO14051,然後在2011年獲得ISO總部通過並公布實施。所以MFCA已在日本企業推動將近十年。

MFCA之所以能在日本企業普及的原因,徐了該國經濟產業省契而不捨的推動外,最重要的是因為減廢的結果企業可以提升獲利,而且有益於環境保護。筆者曾於20139月率團前往日本取經,第一家推動此一手法的日東電工公司就表示,2000年他們開始推動時,廢棄物占該公司產品總成本的32%,但到2012年已降到剩下7%,這中間所降低的成本不計其數,所以他們宣稱推動MFCA就是在垃圾桶揀黃金。

傳統的會計並沒有把廢棄物的成本算出,它們僅被粗略的歸入產品成本中,所以沒有人看到其損失。但MFCA把廢棄物稱為「負面製品」,負面製品的成本除了廢棄物的材料成本以外,必須再加上它在各製程所耗費的人力成本、能源成本、耗材以及設備折舊費用等成本,經過的製程愈多累積的成本也愈大。相反地假如能在製程的前端就減少報廢的產生,其所減省的費用也愈大,所以MFCA不是在後端處理報廢,而是在製程的前端防止報廢產生。

同一個道理日月光公司的廢水,並不是在後端處理大量的汙水,而應該是在前端製程想辦法減少汙水的產生,MFCA可以幫忙計算各個製程所產生的汙水成本,讓製造單位由最耗成本的製程,優先去降低汙水的產生。這樣該公司不僅可以降低成本,也可降低汙水的處理費用,更不必去偷排放汙水。


下腳料就是負面製品,過去下腳料都直接被賣掉或丟棄,沒人關心。但推動MFCA的企業會讓會計人員去計算它所衍生的人力、材料、能源等成本,然後交給現場主管負責去調查、研究產生下腳料的原因,並想辦法減少下腳料的產出。所以MFCA雖由會計人員推算損失,但真正負責推動減廢的還是現場的主管和工程師。廢棄材料若不能減廢,就如同廢水需要處理費用,無法處裡丟棄就會造成污染,變成社會成本。

筆者也曾指導一家股票上市的科技公司推動MFCA本案已接近尾聲,原估算專案效益可達1億零500萬元,但部份改善專案牽涉工程設計規格的改變,仍須與顧客共同進行測試驗證,由於測試期間長,所以可能必須延長到明年第一季,才能完成,另外也有供應商配合的問題,所以也需要延後到,原來並沒有估算需要這麼長的時間。本案之所以成果顯著,是因為專案中包括會計、研發、工程、現場等部門主管,專案負責人原為製造現場的高階主管,對現場非常熟悉,同時各單位主管也願意配合。另外挑選的產品也是公司的明星產品,它不僅有未來性,而且營業額也高,同時該公司與顧客及供應商的關係也非長良好,大家都願意配合。

《天下雜誌》研究發現,台灣人愛吃卻浪費,全台一天可產生4萬桶廚餘,廚餘桶的高度可堆出70棟台北101大樓。所以他們呼籲台灣同胞用「減法」做環保。筆者的解讀「減法」就是由源頭,從廚師的教育、廚師的菜單與用料去減省,或者改變國人的飲食習慣,勸導顧客點菜不要過量,而不是產生廚餘後再去製作堆肥,想辦法回收。台灣企業每天所產生的廢棄物,堆起來應該也不少於70101大樓,這些都是民脂民膏,所以筆者也呼籲企業要看緊自己的荷包,用MFCA從源頭去降低廢棄物的產生,共同來疼惜台灣。

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

NOYES的經營模式創新

10月份筆者帶團到日本名古屋,參觀了一家販賣沙發的網購公司,公司雖小但蠻有朝氣的,而且營業額蒸蒸向上,算是轉型成功。
台日雙方互動的過程,該公司社長親自拍攝放在該公司網站上,社長是天生的網路行銷專家,各位網友若有興趣請按下列網址進去觀看。

http://www.ny-k.co.jp/enjoy/society/welcometour/vol002/index.html

該家公司轉型成功的原因如下:
1.經營模式創新
社長的兄長原赴中國設廠生產,企圖以廉價勞力來挽救NY工業的頹勢,但低成本製造的經營方式並未成功。社長接手後自創品牌「NOyes」改變經營模式,以網路行銷的方式創造商機,不僅獲得顧客的信心,而且縮短行銷通路,降低通路費用,使該公司生機勃勃,喚醒全體員工的信心。可見企業主適度改變經營模式的重要性。
2.「說故事」行銷
故事才可以打動人心,社長親臨現場、自己攝影,就是在尋找故事題材。他幫每一位沙發師傅塑造專業的形象,「匠」心獨到的故事間接地提昇公司的品質形象,不僅感動員工使「與有榮焉」的員工願意長相左右,也感動消費者,使消費者放心的把定單交給公司。品牌是一連串體驗接觸點的堆疊,網站上不斷上演的故事,使顧客不斷的上門,也讓公司穩定的成長。
3.顧客價值定位
「網購」對顧客是一種風險,顧客不太會下注購買高貴的用品,因此「高貴而不貴」的國民型沙發,剛好符合顧客的需求。加上自己設計、自己製造、親自送達的服務,以及不經營沙發以外的的商品、不擴散到自家直銷以外的經營策略,都讓顧客感受到公司的專業,使顧客的戒心鬆懈,也證明公司的顧客價值定位是精準的。

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

如何才能達成突破型創新

TRIZ/QFD/VA/VE都是邏輯性的推理,也是工程師的思維,這些

工具引導工程師深入思考,企圖在產品開發階段達成更佳的效

果,在某些方面確實有一些效果。


但當運用它們時,都是自家人關起門來討論,沒有出去外面面

客或產品的利害關係人,無法體驗、洞察顧客的潛在需

求,有辦法去發掘顧客的甜蜜點和痛苦點,更沒有企圖重

新定品的概念。


所以這些工具僅能做產品的改良,無法產生突破的產品,更

不可能有破壞性的創新。當企業在做OEM/ODM生意時,運用

這些工具可以對產品功能進行微調,也可降低產品成本,穩住

企業原有的步調。


若企業想要調整原有經營模式,例如一、二個月前,鴻海董事

長郭台銘先生,在印尼巴里島APECS會議時宣稱,該公司要由

原來的ODM經營模式,轉變為IDM(Innovation Design 

Manufacturing)模式,這表示該公司準備發展自己的產品,也

是自己進行前端創新工作,發展自己的產品概念,設計、製

造完後再賣給顧客,以獲得更高的利潤。


這種經營模式的企業,就必須調整原有的工程師理性思維,用

互動、體驗等的方式,去獲得消費者的潛在需求,再用感性、

直覺的方式去獲得使用者喜好的產品概念。所以上述的理性工

具就必須等,新產品概念出來後,才能接續著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