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趟到尼泊爾,在加德滿都國際機場辦理入境簽證時,碰到一群台灣人,聊天時他們很驕傲的說,此趟他們全部住五星級旅館,並準備到各大文化古蹟處看看; 到加德滿都東郊Nagakot看日出時,旅館中掛滿了台灣旅行團的旗幟,其中大多是攝影的團體;到南部的國家公園保護區時,更見到一群台灣義診團的大學生義工。台灣人到尼泊爾的其實並不少。
但當我們到山中苦行時,碰到的黃種人卻全部是韓國人,最醒目的是一個學生團隊,人數約30~40人,有老師帶領,應該是高二、三的學生。早餐時看到他們正襟危坐,由學生幹部發號施令,令人驚訝的是早餐由學生扛出來時,全部是韓式的食品,這樣的後勤作業是困難而且艱鉅的。不僅是運送數量的問題,而且是在高山不能通車的地點,加上山上僅有傳統燒材的爐灶,烹煮的作業不知如何克服,又沒有看到他們聘請挑夫隨行。他們不遠千里而來,又堅持韓式的飲食,令人難以瞭解,但卻也令人佩服,他們對年輕一代所下的功夫。另外一隊則在前往藏人村時碰到,年紀較長看起來應是大學已畢業,職場上的年輕人,雖然沒有前面一隊的紀律,但他們彬彬有禮,碰到人就喊「Namaste」(尼泊爾人的How are you),頗令人有好感。
下山回到首都採購,我想探索一下到底韓國在當地的經濟影響力到底如何? 進入超市,看到販賣的餅乾幾乎全是韓國貨,機場以及街頭上則看到三星的廣告。還好安排我們本趟旅行的老闆用的是華碩的Eee PC,他也告訴我們鬧市中幾家販售登山設備的大商店,賣的登山用品很多是台灣廠商製造銷售的高級品。我這樣的觀察,尚無法分出台韓間的軒輊。
鬧市中的店家則告訴我,地理上尼泊爾三面被印度包圍,經濟幾乎為印度壟斷,因為政府缺錢,所以連發電廠幾乎都是印度人來租地建造。產生的電優先送回印度,剩餘部分才給尼國人民使用,這可能是他們全境缺電,也沒有所謂的工業的原因。同樣也可能是缺電,無法裝置電梯,所以連在首都最高也僅蓋到六樓,完全沒有看到摩天大樓。尼國政治不穩,經濟又殘弱,滿街都是無業的人(不能說失業,因為他們工作職缺有限,政府規定一戶僅能有一人上班),在觀光景點可看到很多不能去工作的人,在曬太陽(見照片)。
但店家也說,尼國傳統上與中國關係密切,在尼國有所謂的"毛派",2007年皇朝還政於民後,毛派還曾短暫執政,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。最近中國除了幫他們蓋發電廠外,也幫忙修建由首都通往西藏的高速公路。我們在各觀光景點也看到,門票的收費中國與不丹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是同一等級的優惠。這和台灣等其他國家的收費差距是很大的。看來中國已在尼國贏得當地人民的感情,相信將來他們在經濟上也會有重大的突破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