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八風災後歷任兩位閣揆,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「公文牛步、閣揆震怒」的顯著標題。但震怒歸震怒,並沒有看到媒體或某一單位的公務機關調查原因,提出任何改善公文牛步化的報告,或許這就是公家機關的常態,百姓也因有人震怒,要求火速辦理,就默默的承受了。
其實近幾年來,國外有關國家競爭力的評估報告,我國幾乎年年都因政府效能的低落,使國家競爭力排名倒退。在全民拼經濟的狀況下,我們看到了如下的報導:
根據「二○○九年世銀的全球經商環境報告」,台灣被評為第六十一名,其中,申請建照效率甚至是百名之外,在一百八十一個受評國家中,台灣「榮登」第一百廿七名,幾乎是吊車尾。如果列入開發案蓋章數目評比,台灣就可以拿第一了。開發案蓋章冠軍最「經典」的例子是花蓮海洋公園,開發商從買地,提出申請、規劃、申請開發許可及雜項執照,再整地、變更地目到申請建照,前後長達九年,經過七十二個單位,總共蓋了一千六百個章,換在其他國家,可以蓋兩座海洋公園了。(聯合報2008.11.26)
章會蓋這麼多起因於公務人員「怕事」的傳統文化,公務人員深怕觸法,所以凡事「一會再會」,事事請示其他部會,才會蓋這麼多章,拖延這麼長的時間。這種積習短期間內恐怕很難改變。因此我們建議各級政府單位,應依事情的輕重緩急,改變組織的運作方式,採用不同的公文流程。同時成立專責的公文流程改造單位,持續推動公文E化,並修改公文流程,推動協同合作的工作模式。(詳細解說見下回)後記:本文登於"管理雜誌 2010 3月號"
1 則留言:
非常同意. 震怒有什麼用, 面對沉默的官僚群體, 閣揆不過是個過客, 閣揆不開心了所以這件火速辦理,那下一件呢.
說起公文流程改造, 其實研考會已經進行好幾年了, 還是這種結果, 吳揆要是有心,直接把公文留置在各單位的時間列入負面考績項目,反之最快的單位則給予獎勵, 嘴巴講講是沒用的.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