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年代豐田式生產系統(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)傳到美國後,美國國防部撼於其威力,找了MIT和東京大學的學者,一起在美國研究,這一套日本獨一無二的管理理念,然後重新加以命名為"Lean Production",國內通常譯為「精實生產」。如今TPS這個名稱仿佛已被遺忘,"Lean"卻被廣泛的推廣應用於全世界各國,而且不僅僅用在生產,它還被用在辦公室的管理,甚至推廣至 服務業,當然屬於辦公室作業的新產品開發管理也不例外,因此有"Lean Product Development" 這個管理名詞出現。
凡是Lean Solution都會強調剔除浪費,豐田所談的7種常見的生產浪費分別是:
1.Inventory 庫存被稱為「必要之惡」,所以應盡可能做到"O"庫存
2. Processing 處理、加工,若無法對顧客產生附加價值,處理加工就應捨去或改變方式
3. Overproduction 過量生產,做出來的東西若不能馬上賣出去,變成庫存就是浪費
4. Motion 動作,沒有附加價值的動作就是浪費,因此像尋找、定位等動作應想辦法去除
5. Transportation 運輸或搬運不會改變材料,不會產生價值,也是浪費
6. Waiting 等待純粹是浪費時間,且延緩交貨時間,因此要同期化生產以消除浪費
7. Defects 瑕疵、不良造成重工,若無法修改直接報廢更是浪費
前述七大浪費,改為產品開發的七大浪費情形,一樣可以用在研發管理上,說明如下:
1.Inventory庫存
進行中的開發工作太多,累積太多的專案在開發流程中,投入人力等資源,卻遲遲沒有新產品推出,進行中的專案就被視為庫存
2. Processing 處理
額外的步驟,如不需要的DR,沒有標準化、模組化,產生過多反覆進行的設計工作以及文書作業也是浪費
3. Overproduction 過量生產
Overdesign顧客不願意買單的額外設計、不重要的功能,或過多的包裝設計細節,提供無必要的資訊如使用手冊等,都是過量設計
4. Motion 動作
人員任務轉換頻繁,被叫來叫去,工作價值降低;知識管理不佳,浪費尋找資訊的時間
5. Transportation 運輸
交遞、轉換數據、資訊等缺乏標準格式以及直接取得的管道,必須使用人工作業。可使用網路、e flow等減少此種人工浪費
6. Waiting 等待
分工不當、瓶頸等會造成延遲、等待,每一次的 DR也都會產生等待,所以若風險不大,應儘可能減少設計審查
7. Defects 瑕疵
不瞭解顧客需求、模糊的資訊、供應商誤解設計等都會造成設計瑕疵,使ECN增加,不僅浪費人力,而且拖延產品上市的時間,嚴重影響公司的競爭力。
當然要能剔除浪費必須由人、流程、科技工具等三大方面著手,才能成功。NPDP的考試尚未出現LPD的考題,但筆者以為LPD和NPDP裏的Pipe Line Management極為相關,而且目的相同,除了減少浪費外,都強調流程時間的縮短。這點容筆者賣個關子,以後有空再來細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