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

快速研發-精簡產品開發

企業追求「快速」應由兩個業務流程循環著手,一是減少客戶下單到交貨所需要的時間,這是俗稱的「物流」,屬於運籌管理的範圍,也是過去台灣企業最善長的部份;二是縮短由新產品企劃開始到產品量產上市所需要的時間,這一段係企業價值鏈的源頭,流程特質是「快速創新」,要求能迅速且正確的開發新產品,找出對的產品進行開發,就是「做對的事情」,前述的「物流」僅能說是「把事情做對」。

「快速創新」、「做對的事情」,就是掌握企業的「運勢」,屬於「智流」。所以談論快速研發,就是在討論如何迅速的結合企業內外的「腦力」,掌握企業的新契機。快速研發提早進入市場,即是縮短產品開發週期,減少開發人員的用人費,同時也縮小各項設備的使用費,自然的會降低開發專案費用。為了減少資金的積壓企業都懂得降低庫存,但新產品遲延沒有上市,持續的支付研發人員的薪水,形同 ‘’呆人’’是囤積「無形庫存」,這種看不見的庫存,並不見得比放在倉庫中的有形庫存少,所以縮短開發時間,除了降低開發專案費用外,也降低積壓資金的風險。

"Lean Production",國內通常譯為「精實生產」。已被廣泛的應用於全世界各國,而且不僅僅用在生產,它還被用在辦公室的管理,甚至推廣至 服務業,當然屬於辦公室作業的新產品開發管理也不例外,因此有"精簡產品開發Lean Product Development" 這個管理名詞出現。新產品開發和生產一樣都有流程,Lean被用來精簡生產流程,同樣的也可被用在新產品開發上。

我們把辦公室的工作流程,或者新產品開發流程,用「流道」(pipeline)的觀念來加以比擬,「高速公路」就是一種「流道」,高速公路中大大小小的車子,就是我們放到流道裏的各項專案。流道管理的目的就是讓各項專案能早點完成,以掌握市場機會。但因路寬有限不能無限量的把車子放入公路中,以免大家全都被堵在高速公路上,動彈不得。

台灣廠商的通病就是在流道中塞入滿滿的專案,因為每一個業務或產品經理的開發專案都很重要,而且很急。但這種塞案的方式,讓研發工程師忙得昏頭轉向,而且因為塞了太多的專案在流道中,擠在一起就變成「批量作業」,堵車的結果每一件開發案都遲交。所以流道管理必須依顧客的價值,運用組合管理(Portfolio Management)的手法,選擇重要的的專案優先放行,把「批量作業」變成「一個流」,這樣單一專案的「投入產出時間(throughput time)」,才可以縮短。

當然管理當局也必須了解每一路段的容量(相當於流道中各階段,負責部門的資源能量),以及各專案的應達成的期限(每輛車預期的抵達時間),來排訂各專案的進度。然後應隨時監控各路段的流量,以匝道管制流量,或引導車輛進入其他路線(運用外界資源),使各項專案都能順利完成。當然在各路段中,管理者也必須視個別專案進行的狀況以及周遭環境的變化,調整行車順序,或說是專案的優先順序,必要時得請不合時宜的專案,先行下交流道 ,把資源留給重要的專案。

流道管理和精簡產品開發(Lean Product Development)主要目的都在縮短產品開發的"週期時間"(cycle time)。因為週期時間較短,意味可以比競爭者早進入市場,以掌握市場機會,同時較短的週期也意味著投入較少的資源,或者是讓投入的資源較早得到回收(Lean的說法是存量較少,積壓的資金自然少),使資金的迴轉率提高,企業的整體營運效率提升。流道管理或精簡產品開發都須由公司的策略、顧客的價值,來決定資源運用的優先順序,並以「平準化」的原理,就是計算各階段的負荷,排除瓶頸,也必須以後拉(pull)式的方式,排定開發時程。另外以「一個流」、「小批量」、同步(Synchronize)等方式,減少專案在流道中塞車。

筆者運用上述的方法,配合同步工程與協同設計的理念,然後建立研發的專案管理制度,在企業推動都得到很好的成效。但前提是管理者本身要瞭解上述的觀念,改變工作的習慣,所以推動專案前的教育訓練,才是流程改造是否成功的關鍵。其實研發的流道管理在美國已運用很久,理論完備。「精簡產品開發」雖由TOYOTA公司發展出來,經美國學術界整理後,目前也已在美國的產業風行,因而有蠻多的實用技巧,兩者都可被運用在研發的專案管理上。

後記:本文同時登載於管理雜誌2009/09 No.423

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

日本花王公司參訪心得


六月赴東京受訓,"花王"是日方安排參訪的其中一家公司,該公司位於東京都墨田區,本次參訪,該公司安排1位研發主管,說明健康護理事業的新產品開發策略及產品創新的做法,結束後參訪該公司博物館。

該位主管負責的是健康護理用品的產品開發,因為30%的日本人有肥胖的問題,所以花王特別重視此一領域的產品。這些產品都是常年累積在脂防性營養代謝的研究成果,所開發出來的,包括「Enova食用油」、「Healthya綠茶」和「Healthya飲用水」等健康功能性食品和飲料。「Enova」作為食用油,在日本首次得到厚生省 (現厚生勞動省) 認可,獲得使用特定保健用食品的標示。據該位研發主管表示,花王的健康食品在上市之前,自己一定先做過長期的人體實用測試,得到實證的科學數據後,再送到官方單位驗證,證明具有實際的效果才會上市。他們認為誠信是企業的生命,也是企業基本的社會責任,絕對不能用廣告去誇大自己產品的功效。這也是他們可以由一家專門製造肥皂的小公司,發展成為擁有各項民生用品的跨國企業的原因。

花王集團的企業使命(Mission)是站在消費者及顧客的立場,「優質造物(Yoki-Monozukuri)」,為世界各國人民帶來喜悅和滿意的豐富生活文化。所以他們藉由科學與技術的融合,開發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價值產品。但他們也認為有價值的產品絕非單依靠科學和技術即能開發成功。因此,研究開發部門深入理解消費者及顧客的需求和價值。不斷挑戰新的科學、技術,跳脫現有知識的束縛,展開多樣化的活動,不斷切入新的研究開發點,創造出創新、高價值的產品。

因為尊崇企業的使命,花王集團的研究開發部門分成兩大部分,其一是以消費者生活和需求為背景來設計產品,將技術實用化的「產品開發研究」;其二則是深入思考各領域的尖端科學技術,解開物質構造和現象原理的「基礎技術研究」 。藉由兩者共同推進研究的矩陣營運方式,不斷開發出創新的產品。在花王的企業願景(Vision)裏,自許自己為「最接近顧客與消費者」的企業,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,也是他們在研發單位要強調「以消費者的生活需求來設計產品」的原因。

花王藉由「基礎技術研究」不斷的創新,擴展自己的核心能力(Core competence),進入不同的事業領域。他們由原來的居家清潔、進入美妝用品、再進入健康照護而且有工業化學的產品。在事業進化的過程中,他們認為優質造物、創新、誠信正直是他們的企業價值(Value)。有了使命、願景、價值後,花王也發展出企業的行事原則(Principle),供員工來遵循,除了前面已提到的顧客導向外,還有現場主義、互相尊重、團隊、全球觀等都是員工必須遵循的工作原則。

最近一些講求創新的公司如Apple, IDEO, P&G, 3M等,都把經營哲學納入設計流程,這也是史丹佛等大學設計學院,所推崇的設計思維(Design Thinking),意思是產品概念是由使命、願景、價值等導引出來的。花王公司的實際行動證明他們也是擁有此一設計思維的典範。NPDP國際認證亦闢有「策略」專章,陳述的理論和上述的設計思維一樣,也是NPDP的必考題,請有心參加此一考證的讀友特別注意。

註:
1.優質造物(Yoki-Monozukuri):
這是日本最近幾年企業常談論的題目,意思是要製造販售優良的產品,不能僅由製造部門著
手, 企業必須思考整個價值鏈,由行銷、R&D、物流、販賣店等整體考量,才能將優質的產品
提供給顧客。
2.現場主義
也由傳統的製造現場延伸到顧客使用產品的現場,換句話說設計人員必須親臨顧客使用產品的
現場,才能體會顧客真正的需求。

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

偶然力-Serendipity


因為研究NPDP,在英文的文獻中看了好幾次有關"Serendipity"的字眼,覺得它在產品創新的領域裏應佔很重要的地位,但在英文字典中一直查不出它適當的翻譯,只有在Yahoo的線上字典中用"發現珍寶"這四個字做為翻譯,覺得還算達意。4月份筆者在本部落格中,以"狼性"為題,講了一點創新團隊的特性,中間有一段舉了幾個像post-it等的產品,來說明"Serendipity"意思,但也不敢加以翻譯。

其實當初在網路上尋找"Serendipity"這個字時,發現在談此字最多的是討論"美國情緣Serendipity"這部電影,男女主角相遇的餐廳也以該字為名。另外在科技相關的論文中,以此字來研究討論的也不少,最妙的是台灣有一位理工科系的教授,就以本字詞為名,開了一門課,課程內容就是收集由牛頓、阿基米德等大師,還有產業上的一些重要發明,來開釋學生,筆者對此位老師感到非常敬佩。

上週商業週刊刊載"我的人生沒有偶然"一書的作者-勝間和代女士的專訪,該書把此字翻譯為"偶然力",真是神來之筆,筆者也非常的贊同,所以就借用它當為本篇文章的主題,真是慚愧。六月筆者赴日本受訓,教導我們產品創新的老師-宮永博史,他是東京理科大學MOT研究所的教授,在2006年他就以"成功者的絕對法則-Serendipity"為書名,出版了一本書,討論了很多日本產業與學界的實例,該書已發行第二刷,筆者由日本買了一本回來,前次寫了一篇蚊仔針的案例,就取材自該書,可惜本書在台灣尚沒有人翻譯。

後記:筆者參加NPDP考試時,有出現此字的考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