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些事情雖讓林董事長略顯尷尬,但他並不正面回應,反而暢談他自己的「雲端」構想,他說「我不隨波逐流、不作重複的東西,我去雲端」。他也說「我自己已60歲,廣達也已成立21年,我要開創新的樂章,也是最後的樂章」。喜歡藝術與音樂的林董事長,果然想法和他的競爭對手想法不一樣,這是很重大的轉型宣告,過去做筆記型電腦代工的廣達,要進入林先生所談的新三C「雲端運算(Cloud computing)」、「連結(Connectivity)」、「終端載具 (Client Device)」。
林董事長很顯然的已經提出他嶄新的產品核心策略願景(Core Strategic Vision),準備讓廣達進入另一個高峰期。通常企業要在成長期,生意仍很強壯時就得提出新的產品核心策略願景,否則會進入衰退,邁向死亡,這和溫水煮青蛙的故事一樣。在美國的電腦產業史做大型主機的IBM、做迷你電腦的DEC、王安等,就都是因為沉迷在老的策略願景,不知改變而跌倒。相反的康佰電腦的創辦人因為提出手提電腦的策略願景,使公司迅速的成長,但當創辦人沉迷在手提電腦,業績停止成長時,董事會能適時的更換CEO,提出伺服器的新策略願景,使康佰持續成長。
產品核心策略願景一定要專注(Focus)、清晰,而且要能回答員工下列三個問題:
1.我們要往哪裡走?(Where)
例:Intel在90年代告訴員工要做微處理器,Wal-Mart說要做全球最大、最成功的折扣連鎖店。
2.我們要如何才能抵達那裏?(How)
例:Intel說要運用摩爾定律,同時要開發微處理器新的使用方法與新的使用者。Wal-Mart則說 他們的折扣商店要有很多商品,讓顧客一處就購足,而且價格低廉、服務友善。
3.為何我們可以成功?(Why)
例:Intel因為速度快、不斷發表新代的CPU,建立產業標準。War-Mart則建立最有效的物流系 統,提供友善的服務系統而成功。
廣達林董事長談論雲端,並非氣話,他4年前就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,成立Qmulus計畫,更購併IC設計公司Tilera投入雲端運算的晶片開發。他也提出3S-System、Software、Service的看法,認為今後電腦公司的價值不再是硬體,而是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,十年後廣達的價值應是Technology Know-How的提供者。
敬愛的朋友,您認為廣達的林董事長是否已提出完整的核心策略願景,滿足了上述的三個問題,假如您是廣達的員工,您會把林董事長最近的言論,整理放入前三個問題中,並把不足的部分加以充實嗎?